自2015年,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出台以来,互联网保险经过五年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汇保网带大家总结下年互联网保险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互联网保险的问世是随着互联网便利性和广泛性一起发展起来带,网上买保险产品、网上理赔、包括淘宝的运费险,以及支付宝微信窗口内的各种保险产品,而国人也因为便利性以及信息扩展化对保险接触增多。
汇保网参看了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14-2019年互联网财产市场分析报告》,对近年互联网关于财险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如下总结。
1.各大传统保险公司发展互联网保险:由14年对33家,发展到2019年,共计70多家开展互联网财险业务,
2.互联网财险业务业绩发展良好:2014-2019年,互联网财险累计收入3803.84亿元,2019年,同比增长20.6%
3.互联网财险销售渠道丰富,由官网自营向移动端及第三方转移:根据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第三方业务占比上升68.89%,其中第三方网络平台占45.78%,保险专业机构占23.11%。而自营平台因互联网车险业务下跌造成业务下跌。
汇保网发现,保险公司自营移动端,主要销售险种为车险,占比95%以上;
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主要销售险种为以外健康险和车险,合集约为90%。(2019年数据显示,两种分别占比62.44%及28.95%);
第三方网络平台销售险种最为丰富,其中占比最多为信用保证险28.91%,意外健康险为27.46%,其他占26.46%
4.非车险业务逐步增长:
互联网非车险与车险的业务比例由2019年50%升至67.26%。同时根据汇保网参考业务数据发现,互联网财险市场集中度低于全渠道产险,市场竞争更充分且具有较高的业务渗透率。
与此同时,互联网车险业务由2015年的716.08亿元降至2019年的274.52亿元,汇保网发现,互联网车险的业务渗透率也与2019年底,低至3.55%。同样的,互联网车险的销售渠道也由官网移动至移动端,pc端官网业务贡献度从80.02%降至5.78%。移动端则由14.68%提高到62.43%。
5.互联网非车险业务业务渠道以第三方为主:
互联网非车险业务首要来源为第三方网络,第二为专业中介机构,而保险公司自营平台则为最低。2019年,互联网非车险业务保费收入为564.09亿元,其中,第三方收入为357.17亿元,占比63.32%;专业中介机构收入137.73亿元,占比24.42%;自营PC端及移动端共计收入为57.8亿元,占比10.25%。
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因为互联网车险和非车险的业务场景不一样,非车险业务具有场景化、小额、高频的特性,这个特点正好与第三方的流量、数据、平台化的互联网特征相契合,而车险业务则由于本身不具有场景化等互联网特征,所以更体现了销售渠道的特征属性,官方移动端的增加也体现了线下渠道向线上渠道的转化过程。
6.互联网非车险业务业务具有亲民、创新特征:
目前主流的非车险业务有退货运费险、账户安全险、信用保证险、短期健康险、旅行意外险以及其他与互联网经济相关的险种等多种创新险种。
从2019年统计数据中,汇保网发现,退货运费险的保单数量最大,全年为150亿件;意外健康险的保费收入最高,为267.39亿元;信用保证保险的业务增速最快,累计收入为130.74亿元
7.互联网非车险具有时间、趋向科技型、竞争白热化等特点。
从数据中得出,一般3月、6月、8月、9月和11月,互联网非车险环比增长率较高。与此同时,四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以及国泰产险的互联网非车险保单数量以及保费收入分别为220.34亿单与252.08亿元,占整个互联网非车险的保单数量的78.13%以及保单收入的44.69%。
巨大的市场潜力,加上车险业务的萎靡,互联网非车险将成为竞争白热化下一个战场,许多传统保险公司也纷纷加大布局和投入。
汇保网原创,不得引用及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