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营销的误区,汇保网助你一一破解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开始调整自己的战略布局。目前有超90家保险机构通过网站、移动端和第三方平台等渠道从事保险销售和服务工作。自2011年起,紧紧用了三年的时间,互联网保费规模就提升了26倍,保费收入占比也从2013年的1.7%增长到4.2%。 然而,在汇保网看来保险行业在互联网领域仍处于较低水平
,在从传统营销向互联网营销的转型过程中,一些保险公司抓住了机遇、创新、一些观念炒作、引人注目,虽然有些创新收获,但在营销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误区 。 广告效应高于销售实质 互联网营销的目的是以互联网为渠道,吸引用户完成保险业务,互联网仅作为沟通工具,完成销售才是最终目标。目前很多保险公司在互联网都着重的介绍产品和公司背景,把互联网作为宣传渠道,而并非销售渠道。 然而,很多保险公司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网上的自动核保和承保问题,这考验险企对于核心产品的设计和风险管理能力,也是保险业务无法全面转移到互联网的主要原因。互联网保险的创新也全部来源于网络宣传而不是业务上的创新。像最开始的雾霾险、摇号险和世界杯遗憾险等产品,全部偏离了保险本质,虽然受到了很多媒体的关注,但还是由于带有一些赌博性质而被监管部分“叫停”。从实际情况来看,名字太个性的互联网保险产品只是赚个噱头而不赚保费。 强化互动变成重复开发 互联网具有高效的传播率,信息透明化等特点,而且形式多样,近年来,保险公司纷纷进入多个网络营销平台,如网站、微博、移动端、微信等。利用互联网与客户进行交流,通过向客户介绍保险产品来提升自己的品牌渗透力。 鉴于互联网保险营销是新鲜事物,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会出现业务范围界定模糊,经常会出现多个管理部门的领导参与进来,出现“多龙治水”的局面。这也导致了在与客户沟通的时候,出现了平台建设重复,销售产品重复的现象。不但不利于公司形象,反而给客户带来很大的困扰。 碎片设计埋下误导隐患 客户在通过互联网选购产品时,往往都喜欢设计简单、投保便捷、费率低的保险产品。但是,据汇保网了解,有的险企不按规定进行利益演示,着重强调高预期收益及保本保底,对于其中的扣除和损失等细节描述的非常模糊。还有的公司擅自修改保险的条款内容,吸引用户来投保。近期,银保监会也正式发布了《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对互联网保险在销售过程中所遇到的信息披露和运营规则等细节做出来明确的规定。 精准营销易变营销骚扰 随着数据中台技术在保险业运用的逐步推进,保险公司能够根据对客户数据的深入分析,将不一样的商品信息推送给不一样的客户群体。互联网将精确的营销理念以及行业应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根据互联网能够全方位地掌握用户对于保险的需求和消费特征。 精准营销对于市场调研和市场选取有很高的依赖性,同时还要有满足客户需求的个性化产品,如果没有针对用户做好定制服务,精准营销很有可能会变成营销骚扰。据汇保网了解,很多险企都没有大量的用户数据和智能模型分析,大多都在尝试阶段,对于个性化的保险产品还有待深入开发。 互联网保险营销过程中,一旦推送过猛,就会对客户造成骚扰,令人不厌其烦。营销骚扰的不良影响还在于“劣币驱逐良币”,导致部分规范的保险公司或是新的营销模式被误读,影响了保险行业的整体形象。
所以,汇保网要提醒各位,在互联网上选购保险产品,要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和学习能力。看的懂保险合同条款,能够清晰自己的需求点,明白哪些保障是自己需要的,能够分辨条款里的保险责任及免责条款等细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