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险公司用科技和数据打造竞争新优势
保险科技的产业链参与方包括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公司及非持牌公司。保险业务的流程环节多、持续时间长,大致可分为投保端和理赔端,越来越多的业务环节被外包给了第三方服务机构,专业化分工及资源的有效配置能提升整个行业的效率,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说可以降低综合成本,提高盈利水平。保险科技公司可以在细分领域构建自身独特的竞争力,需要具备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保险科技是金融科技在保险行业的应用范畴,所采用的底层技术与其他金融领域类似,主要包括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及物联网。 其实,保险科技公司的商业模式十分多元化。从保险产品角度来看,保险科技公司主要集中在健康险和车险领域,其中以健康险相关公司居多。从服务对象角度来看,保险科技大致可分为2A(代理人)、2B(保险公司或企业)、2C(个人消费者)、2G(政府监管部门)四种模式,其中2B模式的公司最多、商业模式的多样化带来增量市场空间。从发展趋势来看,包括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两个方向,一种是在某特定险种中参与产业链尽可能多的环节,例如特定的健康险种;另一种是在一个保险业务环节或职能中深耕,以覆盖各种险种,风控是典型的场景。 在实际应用中,保险科技公司的业务边界较为模糊,其依靠的不仅是科技,更重要的是依靠数据与良好的保险生态圈。(整理:汇保网) 当前,在数据和科技的双重支撑下,我国保险科技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电子保单、互联网保险、无人机查勘、“秒赔”服务等创新应用,标志着我国保险科技已经进入场景化发展阶段。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加速发展,如何利用科技赋能带动保险行业持续转型升级?如何在保险业务的各个环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前的财产险市场快速变化,同时客户、竞争对手及技术发展也在变化,财产险公司需要转变过去的经营观念、销售方式、运营方式及决策方式,通过销售、运营、管理、科技及组织五大抓手实施全面变革。”在近日举办的“金融科技与数字化转型”云端大讲堂上,平安产险董事长特别助理郭晓涛认为,“平台+数据”型组织将是未来财产险公司的必由之路。 数据化转型刻不容缓 有机构预测,到2025年,我国财产险市场规模预计翻番,个人非车险和团险将是新的增长来源。过去财产险的市场机会以个人车险为主,但在未来5年,整个车险市场将面临拐点,甚至出现负增长。整体市场将有四大趋势:一是新车增速放缓,共享替代私有;二是费改和车联网带来精准计价引起单均下降;三是汽车安全功能加强带来综合出险率降低;四是车联网创新方面以里程或驾驶行为计价的保险产品将诞生。 “虽然个人车险业务放缓,但个人非车险这一细分市场将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以健康险、意外险为主的个人非车险业务商机庞大。”郭晓涛预测,未来健康险将迎来爆发性增长,疫情结束后,报复式消费及更多休闲出行也将带动意外险增长。此外,退货运费险、快递服务险等电商场景下将带动新的责任险发展;租房市场发展带来新的财产保险的购买场景,将促进家财险提升。而团体车险、责任险以及数据化推动的“新基建”所带来的市场机会,将是每一个财产险公司团体业务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客货运车队逐渐规模化、专业化、出行物流整合、共享出行推动团车保险市场持续发展;监管立法、诉讼成本上升、民生热点等促进责任险增长;5G、工业物联网、智能电网等基础设施投资,数据风险、网络安全等新风险的产生都为团体类保险带来机会。 数字生活、去中介化、粉丝经济等新特征的出现,使消费者可以更便捷地了解保险行业。但与数字化经济相比,传统的财产险经营模式存在与消费者的触达方式少、接触频率低等弊端。以车险为例,投保环节的触达是一年一次,出险理赔的触达是四年一次。车险客户与财产险公司的互动时长每年大概仅有120分钟。这意味着财产险公司必须改变跟客户的互动方式,提升客户体验,让产品和服务融入客户的生活场景。 全面数据化转型的五大抓手 随着高科技、互联网等企业进入传统行业后,对于传统企业的市场地位和市场盈利空间都将形成非常大的挑战,尤其是这些“跨界选手”成为了传统财产险公司新的竞争对手。在郭晓涛看来,财产险公司需要转变过去的经营观念、销售方式、运营方式及决策方式来提高竞争力。 根据平安产险的经验来看,财产险公司通过销售、运营、管理、科技及组织五大抓手,实施全面变革转型。据郭晓涛介绍,在销售层面,核心是建立统一全渠道的营销平台,打造渠道和队伍的线上化平台。将销售团队和总部进行全面的线上化连接,用AI销售助手为前端的队伍赋能,能够更精准有效地服务客户。同时,重塑销售流程,先服务再销售。从以前简单的谈销售改变为先给客户提供好服务。在运营层面,需要实现全业务全流程100%线上化,打通断点流程;打造智能化作业平台,全面输出中台专业能力,为客户及前线销售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在管理层面,横向联合,通过数据驱动的大中台,由“多点对接到联合决策”的方式,实现敏捷前瞻;纵向打通,通过机构平台化,由“逐级督导到总部决策直达”,实行对一线全面实时跟踪,能够预测和帮助队伍进行现场决策。在科技层面,进行共享能力中台建设,打造AI智能引擎,实现客户洞察、智能交互、智慧经营等。其中最核心的是数据化体系的构建,即通过建立数据仓库,将产品数据、业务数据等全部标签化,即时即用,为前端的系统平台、业务中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组织层面,通过平台替代层级,真正构建“平台+数据”型的敏捷组织,促进所有业务团队聚焦客户洞察和经营,形成“大中台+灵活小前台”模式,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设置敏捷的产品团队,用数据驱动经营。 科技赋能开启全面数据化转型 谈及平安产险的转型经验,郭晓涛表示,正是以“金融+科技”“数据+平台”模式,平安产险开启了全面数据化转型。基于“数据驱动”维度回溯,平安产险先后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一是在1.0系统化时代做信息化;二是在2.0集中化时代,推动数据后台与服务器集中;三是在3.0数据化时代,搭建内部新一代系统,逐步移动化和数据化;四是在4.0智能化时代,构建智慧大脑,实现先知、先觉、先行,也就是提前看到问题、提前发现问题根源、提前行动,依托“金融+科技”“金融+生态”,打造速度优势、组织优势、生态优势和成本优势,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的变化、客户需求的变化。 以平安产险4.0时代为例,通过科技创新赋能全业务的价值链,提质增效,强化风控。其核心是以客户为中心,实现智能营销、智能定价、智能作业、智能风控、智能理赔、智能经营,同时,以智慧大脑为平台进行端到端的业务赋能。比如智慧营销,基于业务数据,千人千面精准触达,可以精准服务平安好车主的“1亿+”用户,通过智能推荐引擎,车险投保方案一次询价成功率由27%提升至70%。在智能作业方面,平安产险打造了六大机器人,实现“听、说、读、想、做”五大能力,不管是理赔环节、与客户的互动环节,还是客服环节,通过自然语言处理(NLP)服务平台、自动语音识别技术(AS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OCR)等新的科技应用,真正实现产品流程、运营流程端到端的优化,从而实现效率的提升。以智能作业“报价”为例,过去要经过六七次重复报价,“销售—承保—保单服务”的整个配送流程需要两天,现在通过作业机器人,仅需“识别客户—智能报价—支付出单”三步,一次报价成功。
财产险公司数据化转型刻不容缓。郭晓涛透露,未来,平安产险将通过“V型”变革模式,从愿景、场景梳理流程到从指标体系、流程重构再到组织重塑,实现敏捷转型,以打造全球领先的科技型产险公司为愿景,不断推动数据化转型,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